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旅游美食 > 正文
    购物车
    0

    桨声灯影里的黄泥港

    信息发布者:gfz820513
    2019-07-21 20:24:21   转载

    六月二十九日下午一行五人来到号称“千年水埠”黄泥老街。

      据有关史料记载:黄泥镇始建至今有六百多年的历史,黄泥同仁堂药店比北京老同仁堂始业还早六年,清道光年间商埠高达三百余家,人口有五千余人。历来有“舒席之乡”之称,盛产甘蔗、烟花爆竹,还有很有名气的“黄泥粉蒸肉”、“黄泥米粑”。

      儿时的我就喜欢跟大人到黄泥来,那甜甜的甘蔗、黄泥米粑对那时的我有着无穷的诱惑。一听到大人允许了,我会兴奋的早早起来,吃完早饭就立即动身,要到半上午才到街上,那时是步行,还是抄小路走的。后来成家立业了,到黄泥那是常事:买菜秧、割山芋藤、捉小养猪……特别是临近年关,那黄泥是必来的,置办黄豆、花生等年货。

      我们直接来到了老街,街道并不宽阔,大概只能容一辆小轿车通过。街道两边零星的排列着一些古民居,一律面朝街道。这些房子也一律青砖小瓦木头结构,木板花窗上的红漆依稀可见,只是斑驳不平。上下两层,中间是一根粗大的横梁,起着支撑承重的作用。下面是店铺,石槛响板门,门是一块一块木板镶嵌而成,门打开时可大可小,活动自如。上面是阁楼,朝街一面是女墙格窗,花窗雕刻精致,且可以开关,当年房子的主人也许倚窗居高临下,熙熙攘攘的街景尽收眼底。我们在老民居墙壁上看到了“霹雳巷”、“金家桥巷”等字样,原来这所古街有“三街六巷”之说,分为上街、中街和下街,“霹雳巷”、“金家桥巷”就是六巷其中的两条巷。街道巷巷通联,曲折迂回,这种布局利于军事防御,可见古人的聪明智慧。在一座古民居我还看到了“产氏染坊旧址”的字样,这里曾经应该是产姓的染布作坊,我驻立良久,眼前仿佛看到了染布工人在那空气中弥漫着染料气味的作坊里忙碌的身影,看到了那五颜六色正在凉晒的布匹在空中飘舞。

      现在的街市显得极为清静,也许是下午的原因吧,上午应该是热闹的。两位老者居然在街道中间摆着小四方桌走起象棋,旁边带小孩的那个老人不时地指指点点。在一座古民居里一男一女正在制作饺子,男的和粉,擀面皮,女的用面皮包馅,动作娴熟,我想那味道一定不错,可惜来去匆匆,无福品尝消受。不知谁提议去茶馆坐坐,好不容易找到一处茶馆,招牌上写着“品先茶馆”,心想可以到茶馆坐坐,小憩一下,同时慢慢品茶,一问,老板说下午不接待茶客,茶馆里面几个人在玩小牌,我们后悔上午没来,不然可以体验一下坐茶馆的滋味。不一会我们来到了曾经最为热闹的老农贸市场,新的农贸市场大概新建在别处吧,原来这里是猪行,当时捉猪的叫唤声、买卖的人们商讨价钱声,远远的都能听到,现在个体养猪户少了,饲养生猪的都是具有一定规模的养猪大户,猪行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串街走巷后,我们来到了河边,这条河叫长河,发源于岳西的黄茅尖,上游是太湖的黑河,下游直入长江。古代陆地交通不够发达,长途运输主要是水运。上游山区的竹木、生漆、药材,本地的土布转运安庆和下江,外埠的盐、百货什物运至黄泥,在这条河道上来往的船只日日夜夜穿梭不息。据史料记载:至夜,月影清流,船灯渔火,洞箫竹笛,歌声悠扬,觞筹交错,通宵达旦,热闹悲凡。人们都说好似南京的秦淮河,可见当时怎一个繁华热闹。只不过南京的秦淮河上的歌船船头坐着的是妖艳的歌女,河面上飘荡着缠绵的艳歌。而长河上的商船载着的是急需的货物和来去匆匆的商贾。站在河边,面对着滚滚东去的河水,浮想联翩,桨声灯影,如在耳畔眼前。

      沿着河边漫步,看到有一个小广场,旁边帐篷里摆着简易桌椅,拉了电线,我们猜想:晚上这里一定很热闹,有吃夜宵的,有跳广场舞的,有散步锻炼的……我想过去那桨声灯影里的黄泥港,今天应是歌声灯影里的黄泥小镇。今日黄泥水映山奇,山衬水秀,农耕文化,水乡风情,古韵悠长,温润婉约,集镇建设日新月异,田畴阡陌,沟渠纵横,土地肥沃。过去宜商的港口,今天是宜居的美好小城。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