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好看风景 > 正文
    购物车
    0

    走遍潜山丨藏于深闺人未识的衙门老屋

    信息发布者:gfz820513
    2019-06-16 19:32:09   转载


    一座老屋

    就像一个符号

    承载着历史的记忆

    又展现着当地的人文风貌

    老屋的白墙黛瓦

    民居的古朴大气

    不同的民居代表着不同的风土人情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提及老屋,总能让人想到,陶渊明《桃花源记》中,人们安居乐业,怡然自得的样子。

      西岭衙门老屋,因全屋通户姓华,又称华家衙屋,简称“衙屋”,坐落于官庄镇西岭村,是保存较为完整、具有典型性的皖派古建筑。老屋始建于清康熙年间,距今已有几百年历史了。

    走近这古老的建筑,映入眼帘的是塘埂上的参天古枫、民居墙头的青藤老树,村中老屋前的一汪池塘,在河坝绿茵间,不时炊烟袅袅,烟云缭绕,若幻若真,步步入景,处处堪画。古老的历史气息,年代的岁月痕迹,体现了悠久历史所留下的广博深邃的文化底蕴。

      这里的一切仍保留最初的模样,传统的建筑,古树与池塘,在这里,有时云蒸霞蔚,有时如浓墨重彩,有时似泼墨写意,好似一幅徐徐展开的山水长卷。 

      老屋属庑殿式建筑,齐檐翘角,雕梁画栋,明柱花窗、浮雕图案,栩栩如生,让人忍不住感慨古人技艺的精湛。高大宽阔的门厅,恢宏气派而不失精致典雅。眼前的一切似乎都在默默诉说当年房屋主人的辉煌历史和显赫家世。

      在几百年的岁月中,衙屋历经了数次战火的洗礼,留下了斑驳的印记。左右厢房虽有翻建改动,前、中、后厅至今保存完好得益于族人团结一心,他们纷纷自发筹集资金,多次修缮这古老的建筑, 只为留住乡愁根脉,留住祖祖辈辈对家园的记忆,也因华氏族人丢不掉的这老屋情怀。


      为何普通民居叫衙门老屋?带着这个疑惑,我走访了屋中村民华八一先生,他向我讲解了祖辈流传下来的典故:相传清康熙年间,世居老屋的华裔后人,既勤耕农事又善营商贾,积得家财万贯,良田千顷,富甲一方。不过族人始终禀承孝悌忠义的家训,乐善好施,上至官府下至乡邻均交口称赞。时年,老屋族人有一高龄老母,时有嗟叹:“此生儿孙满堂绕膝,山珍海味尽尝,唯县府衙门不曾光顾,只惜三寸裹脚足不出户,憾哉!”子孙闻后纷纷出策,众说纷纭,不得要领。只见家中大管家献上一计:“老爷家何不藉此翻盖屋舍之际,将屋宇重新谋划,建造形似县府衙门之样,虽耗资不菲,但能了却老太君的夙愿,不过老爷务必先上奏官府,陈情事实,以免遭受欺官之罪。”

      儿孙如实禀官,官体恤民情,被其子孙孝悌所感动,特恩准建造仿衙门式民居,不过门头、屋脊要比衙门房屋尺寸低矮。建造之中,其母见屋宇非同一般,愿闻其详,家人皆称官府将在此设衙门分部,以方便山区百姓就近办事。家人为完母愿,撒了一个善意谎言。完工后,其母每日倘佯其中,对衙门建筑赞不绝口,终饱眼福,乃至百年过世之时,含笑西归。这一孝悌佳话,传颂乡里。孝,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衙屋的保存,不仅在于它的文化意义,更是一种孝义的精神传递。

      多年来,衙屋见证了华氏家族的绵延繁衍,见证了西岭村村的荣辱兴衰,今天,它依然矗立村中,陪伴着华氏子孙的继往开来。

      走在这个小村子里,碧海、蓝天、古树,仿佛几百年来一直都是这幅模样,从来也没有改变过。微风轻轻柔柔的吹来,路边花香扑鼻,让人忍不住感慨,这一定是桃花源中才有的生活。

      但后冲山区的人文景点和自然风光分布不均,难以成片,交通不便和修缮资金的匮乏,严重制约了旅游发展,衙屋的何去何从也同样面临窘境。衙屋,不仅守护我们走过几百年的岁月,更是陪伴我们走过时代更迭。对衙屋的守护,亦是对文化遗产的保护。

      冯骥才曾说过:“每座古村落都是一部厚重的书,可是没等我们去认真阅读它,在城市化和城镇化的大潮中就消失不见了。”让藏于深闺人不识的西岭衙门老屋走出来,而不是被人遗忘在角落。



    --------------------广告推广-------------------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村民评论
    华心美2019-07-27

    这个地方熟悉,有空大家可以去看看

    回复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